放射科設備 |
超聲科設備 |
手術室設備 |
檢驗科設備 |
實驗室設備 |
理療科設備 |
急救室設備 |
兒科設備 |
眼科設備 |
牙科設備 |
婦科男科設備 |
滅菌消毒設備 |
醫用教學模型 |
美容儀器設備 |
家庭保健器具 |
CR病床 推車 柜 |
ABS病床輪椅 |
醫用耗材 |
新聞中心
研究顯示“異體修復”周圍神經損傷成為可能
Time:2011-9-24 9:56:19 Author:admin
新華網廣州7月4日電 四肢周圍神經不幸損傷后,通過植入來自異體的神經材料“神橋”,將可以很好地修復神經損傷,并且沒有排異性。這是中山大學科研人員4日發布的一項863科研成果。目前,相關的材料已經通過國家相關部門證實其安全性,并已經運用到臨床試驗。
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、中山大學醫學博士顧立強介紹,隨著工農業、交通和社會建設發展,周圍神經損傷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。“四肢神經損傷后不及時修復,可能終身遺留肢體癱瘓、肌肉萎縮、麻木、無力等殘疾。”
顧立強介紹,在以往的周圍神經損傷的治療中,通常采用從自體取神經接到患處進行修復,也就是“拆東墻補西墻”。例如,一位病患因車禍導致上肢神經損傷后,往往從其小腿部位取出神經,接到患處。“這樣做盡管沒有免疫排斥,但通常造成小腿麻木或取完后神經痛。此外,因為神經再生速度慢,從肩膀部位到手指尖的長度,需要成長兩年多,期間,前臂因為神經不夠長,很可能萎縮或纖維化。”
最近,中山大學針對神經創傷的一項國家863課題《組織工程神經及其支架材料的研制與應用》已結題。作為該課題組成員,顧立強向記者介紹了一種取名為“神橋”的材料——去細胞同種異體神經修復材料。有別于自體神經,這種材料取自肢體捐贈和截肢,并去除了異體的細胞以保證安全、無免疫排斥、不帶病毒。目前,該材料已經通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認證,從基礎研究轉入臨床應用研究狀態。
課題組另一成員朱慶棠副教授介紹,早在三年前,課題組已經完成第一代的“神橋”研究。實驗證明,來自異體的“神橋”接到獼猴體內后,效果良好,無排異;第二代“神橋”研究中,為其加入了生長因子和干細胞,可使神經再生得更快更好;第三代“神橋”研究將解決未來異體神經來源的問題,因為僅靠捐贈和截肢是遠遠不夠的。
在國外,類似“神橋”的產品于2008年運用于臨床,但是價格非常昂貴。朱慶棠透露,該課題成果從2009年3月用于臨床試驗后,經過國家相關部門認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,已在國內多家大型醫院進行臨床驗證,用于修復成年人上肢神經損傷獲得良好效果。預期中國第一代“神橋”材料明年可以廣泛運用于臨床。
本文由廣州佳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編輯